——中国一冶抢建武昌“方舱医院”纪实
2月3日,庚子年正月初十。这天深夜23时,正处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的武汉,伴随着善良人们的祈祷渐渐进入梦乡。就在这时,“有重大任务,请速到武汉洪山体育馆集合!”一道急如星火的指令从中国一冶交通公司领导班子发出。不敢稍有懈怠,4日凌晨零点37分,徐诉、姜平、李涛、刘家勇、褚金华、陈伟、任军、李泽平、胡国昌、潘登等27名党员干部和职工就从三镇不同的方向星夜集结到武汉洪山体育馆3号通道前。中国一冶副总经理王健早已等候在此,他发出简单而坚决的作战动员:组成党员突击队,按照武汉市政府要求,迅速展开工作,将洪山体育馆改造成武昌“方舱医院”。
国家建设主力军与新冠病毒疫情在武汉抗“疫”主战场短兵相接,英勇的中国一冶职工继火神山医院、武汉三医院、武钢二医院、新州医院后,再次奔向抗“疫”一线。
凌晨抗“疫”动员令
2月3日21时许,中国一冶副总经理王健、交通公司总经理焦玉俊、副总经理江城赶到洪山体育馆参加武汉市政府召开的防控疫情紧急会议。会议指出,要坚决落实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则,尽最大努力,与时间赛跑,确保确诊患者集中收治,疑似患者集中隔离,发热患者、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观察。要千方百计解决床位问题,加快病房周转率,形成重症轻症分流机制,确保确诊患者应收尽收;抓紧征用市内会展场馆,将其尽快改造成为“方舱医院”,用于集中收治轻症患者。
会上,武汉市政府要求中国一冶作为主力建设单位,将洪山体育馆改建成能容纳800张床位的“方舱医院”,用于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轻症肺炎患者。主要施工内容为在主馆、训练馆和羽毛球馆(地下室)等三大区域内建设留置病房的隔离间、缓冲区和隔离区通道以及水电、排水等附属设施。
疫情就是命令。领受任务后,训练有素、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中国一冶迅速成立了以王健为总指挥,焦玉俊、徐诉、贺勇、姜平、江城、崔胜超、岳堃等分公司领导为成员的前线指挥部,统筹协调负总责。指挥部按专业分工,组建施工管理组、物资采购组、后勤保障组,负责具体施工等事宜。
工地就是战场。施工管理组立即与设计院对接,踏勘场地、熟悉图纸,并连夜对主场馆、训练馆、羽毛球馆(地下室)展开实地测量、定位放线,策划施工方案,拟定材料需求计划;物资采购组根据施工组提出的材料需求和施工时间表,制定出采购清单,随即电话联系供货商进行询价、下单;后勤保障组则包下琐碎的生活后勤工作,为大家提供防护用品,免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大家各司其职、相互补位、全力配合。一台高效而有序的施工组织机器即刻高速运转起来。
4日8时许,中国一冶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占江来到施工现场,看望职工、鼓舞士气,并一再叮嘱大家在施工过程中穿戴好防护用品。
此时,交通公司、城建公司、冶建公司组织的80多名工人陆续驰援施工工地,并且还有工人源源不断的增援而来,至中午12时,现场已有150余名施工人员同时作业。
阻击疫情,责任重大。中国一冶建设者开始了不眠不休、争分夺秒的“方舱医院”改建攻坚战。
昼夜不舍抢建“生命方舟”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
没有施工策划、没有技术准备、没有劳务准备、没有材料准备、没有工机具准备……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一片空白。
打无准备之战是建筑行业的大忌。但在非常时期,中国一冶众志成城,发扬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战斗精神,发挥专业人才队伍等全方位资源优势,扛起了央企的责任担当。
4日8时,中国一冶全面启动“方舱医院”改造施工。交通公司、冶建公司、城建公司的50余名党员突击队员冲在最前面。但由于武汉封城、交通管制、市场休市等原因,熟练技术工人不足和施工材料短缺等困难显露出来。
中国一冶“方舱医院”指挥部迅速调整策略,将全部管理、施工人员划分为主场馆作业区、训练馆作业区、羽毛球馆作业区、水电作业区;每个作业区按照人数组成二个梯队,交替作业,歇人不歇工,并由一名熟练技术工人带多名小工,边施工边培训。此举缓解了技术工人不足,施工效率大为提高。
面对施工材料供应不畅的难题,指挥部特事特办,协调调集中国一冶在汉项目部的存量物资,以解“方舱医院”项目的燃眉之急。李涛、林伟、田智、唐英杰、陈淑桦、黄武军、齐翊朝等人组成的物资采购组超强、超负荷运转。他们使出浑身解数,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人脉资源,千方百计组织回工地急需的施工材料。
刘家勇、任军、李俊杰、刘红兵、黄立朝、吴林华等人都是身经百战的老项目经理,他们在干完其它医院的隔离项目后,以疲惫之躯再次精神抖擞地转战到武昌“方舱医院”工地充当施工员,来回穿梭于各个施工作业点进行技术交底、质量检查、进度督导和防护督查;还有李泽平、郑鑫山等管理人员在履行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主动为施工人员打下手、当小工。还有夏泉哲、褚全华、陈伟、朱作剑、王晶晶等机关人员在全力做好后勤工作的同时,还扮演着收货员、发货员、搬运工、清洁工的角色。中国一冶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拼搏精神在抗“疫”一线得到充分展现。
正当武昌“方舱医院”激战正酣的时候,2月4日22时,武汉市政府又赋予中国一冶新的施工任务,新增门诊房、垃圾处理房、50个厕所,以及隔离病房热水器、换洗池等工程量。没有丝毫犹豫,中国一冶无条件领受了新增施工任务。指挥部根据新增施工任务调整管理人员配置,开辟出新的施工区域。
经过不舍昼夜的连续施工,5日上午8时,主场馆、训练馆、羽毛球馆(地下室)新建的诊疗室、药品仓库、配药间、更衣室等19间800多平方米的隔离空间和25米长的医护专用隔离安全通道全部完工。工程开始转向全面冲刺水电安装阶段。
洪山体育馆主场面积近900平方米,日常是运动场地,地板上几乎没有任何电线线路和接口,也缺乏铺设线路的条件,根本无法满足“方舱医院”的用电需求。为了使800张床位都能顺利通电,以城建公司、冶建公司为主的突击队员们全面进行线路铺设,并在每张简易病床的床头安装开关和插座。他们通宵达旦安装导线盒、电线布线,为开关插座接线。由于线路和开关插座都是安装在地板上,队员们干脆就蹲着、跪着进行作业。
2月5日16时30分,武昌“方舱医院”新增供电系统改建完工通电;20时,医护隔离空间及病房电源插头安装任务全部完成,水暖项目也相继完工。
5日20时,随着最后一个清洁区和污染区通道的封闭,历经36个小时的改建,这座被寄托了战胜病魔希望的武昌“方舱医院”由中国一冶交付业主。
同日23时30开始,来自武昌区的第一批轻症新冠肺炎确诊病人,被转送至武昌方舱医院接受治疗。
抗“疫”一线的逆行者
5日中午12时,正是饭点,但李涛面前的盒饭却几乎没动。一来是事多、电话多,二来是胃口差,肚子饿,却不想吃。刚在电话里安排好下步材料供应工作,端起盒饭想强行吃几口。一位项目负责人匆匆找来:李部长,电工胶带没有了,我需要二箱,吃完饭就要。李涛答应着,放下盒饭马上安排物资部的小唐去办。
李涛是交通公司物资部长,从4日凌晨赶到洪山体育馆,就一直盯在施工现场,已长达36个小时。他声音沙哑、眼里布满血丝,浑身透着疲惫。但他不敢休息,更不敢懈怠,项目接得太急,工地上什么材料都没有,就连基本的施工工具也没有准备。他深知工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处,也深知材料供应不畅对工程进度意味着什么,特别是在当前非常时期。
武昌“方舱医院”所需材料十分庞杂,大到电力电缆、方钢、轻型防火板,小到铁钉、螺栓、水管弯头,不同规则、不同型号、不同材质的材料、配件成千累万,都需要一批批、一件件组织回来,并且多数时候一个配件需要从几家供应商调货,在武汉封城、交通管制的特殊时期更是困难重重。李涛和物资团队一道,对报送来的材料计划,按照轻重缓急和施工顺序,拟定供货清单,想方设法组织。
洪山体育馆改造成“方舱医院”后,800张病床边配备的医用设备和开关插座,以及医护工作间用电需要,只能靠安装6台配电柜来满足三个区域的用电需求。但是,这种医院临时配置的配电柜是非标,武汉市场根本就采购不到。
从4日凌晨开始,李涛就开始联系,他把手里供应商的电话都打遍了,还拜托亲戚、朋友帮忙打电话、在网上找。电话、微信、QQ上能联系的人都联系遍了,但直到上午仍一无所获。
“我们这里有配电柜体,可满足医用需求,你需要提供配件到车间来组装。”距离武汉100公里的鄂州市传来好消息。配电柜的主要配件是210个非常用的空气开关。若在平时,在武汉购买这类材料一个电话就能解决,但是现在建材市场停业,找配件,无异于大海捞针。
14时,李涛终于找到了符合要求的配件,立刻安排人送到鄂州的工厂组装。
“武汉一直处于封城状态,我们提前找政府协调好各方关系,顺利出城,结果在龚家岭高速路口被堵了将近4个小时。经过各方协调,配件到达鄂州。但回武汉的路上,又在鄂州高速路口被堵了2个小时。”跑鄂州的同事一直与李涛保持热线联系。5日清晨4时,6个专用配电柜终于运抵施工现场。20多个小时里,李涛的电话打出去100多个,虽然疲倦,但李涛甚感完成任务后的欣慰。
在中国一冶建设工地上还有许多像李涛一样的铁人,他们是抗“疫”的中坚力量。
上阵父子兵。中国一冶城建公司田汉斌和供职交通公司的儿子田智同时接到参建“方舱医院”建设任务后,父子俩一起奔赴洪山体育馆。“都是临时下达的紧急任务,公司党委有部署,我们就冲锋,现场不分什么干部、员工,我们都是一冶的好儿郎!”在建设现场负责协调工作的田汉斌说。“时间紧迫,我们必须争分夺秒,确保现场活动板房、电缆、零件的及时充足供应。”部队士官退役的转业军人田智说。疫情面前,他们跟时间赛跑,跟病毒战斗,保障材料供应,圆满完成留置病房的隔离建设、缓冲区及隔离区通道建设任务。
抗“疫”夫妻档。 2月4日凌晨,在知悉城建公司参战"方舱医院"的号召后,老党员、退伍军人李承勇主动请缨,参与到"方舱医院"建设。在现场,李承勇尽显军人本色,一边进行材料倒运和装卸,一边不忘提醒其他同事正确做好自身防护。同样作为城建公司职工,李承勇的妻子王雨杰也请战来到建设现场,从事现场清洁、消毒工作,并不时帮助提醒同事做好自身防护措施。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国一冶与武汉人民一起扛,用参建武昌“方舱医院”的实际行动,奋战在疫情一线。
(主创:杨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