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

一同扛起“雷神山”的安徽臂膀

发布时间: 2020-12-18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组委会

昨天是3月8号。一个月前,武汉雷神山医院正式交付使用。截至3月5日,雷神山医院累计出院332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着16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成为武汉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生命堡垒。

与病魔斗争,与时间赛跑。从1月25号决定建造,到2月8号建成使用,不到半个月时间,上万名建设者24小时的不停奋战,用自己的臂膀,“扛”起了雷神山。在这些建设者中,一支由35名安徽人组成的机电工程建设队,是所有建设队伍中,最迟撤离现场的队伍之一。他们的驰援和坚守,为“雷神山”的拔地而起,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安徽力量。

雷神山突击队合影

急促、沉重的破门声音

在离开雷神山后的很多个夜晚,这个声音都在方磊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他从没想过,自己赶赴武汉后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从砸锁破门开始。

我们出发前就把能带的工具都带了,可到了武汉发现还是不够。和我们在武汉所有的项目项目经理对接了一下,也来不及等他们送钥匙,我们就用工具把门锁给撬了,征用了一些熔焊机、电熔机、切割机、钻孔器,几乎所有仓库我们都搬空了。

——方磊

方磊是中建八局安徽分公司副总经理。没去武汉之前,方磊和全国上亿名网友一样,只是关注雷神山建设进程的一名“云监工”。可是,2月3号上午11点,一条指令到达。在这一刻,他的身份,变了。

当时我们接到上级通知,让我们当天就赶到武汉去参与雷神山建设,主要负责机电系统安装。也没有图纸,也没有说整个的工期要求,但我们知道早点建好能多救一条人命,我们相当于是在跟死神赛跑,必须抓紧一切时间。 

——方磊

争分夺秒!早点建好,就能多救一条人命!作为队长的方磊,开始组建“中建八局安徽分公司雷神山突击队”,当天必须出发,留给他的筹备时间,极为有限!组织最为精干的工程人员,搜集所有能带的工具、防护用品,打包好简单的衣服行李,和还没有做好准备的家人告别......奔赴武汉!这句豪迈语言的背后,有本能的恐惧和担心:

心里啊都是悬着的,怎么能不害怕呢,别的不害怕,就怕工人啊或者管理人员谁被感染了,万一有个工人或者管理人员感染了,怎么和别人的家里交代,肯定要把他们带回家。我当时在党员群里发了信息,我说这个雷神山援建,哪些党员跟着我去,我得带头啊,首先给大家信心嘛。

——方磊

方磊在雷神山施工现场

我来!我也来!公司党员的迅速到位,带动了其他人。2月3号傍晚,由35位安徽老乡组成的“中建八局安徽分公司雷神山突击队”从江淮大地的合肥、蚌埠等地启程,分别赶往湖北武汉。黑夜里,他们穿过皖鄂交界,一路飞驰向前。

在路上,工作任务被明确到每个人。方磊他们将负责安装雷神山医院的机电系统,包括通风、排水、供电。看似平常的内容,但是对于雷神山这样一所呼吸类临时传染病医院来说,却是事关医院正常运转、医患能否平安的“生命防线”。等不及到现场再研究图纸,方磊和同事们通过手机,一遍遍讨论着施工方案。这时,作为工程人员应有的缜密、细致和高度责任感,渐渐冲淡了之前的种种不安。

拿到图纸以后,跟我们几个项目经理也碰了下,把这个计划,还有材料、人员分配了一下,心里也就比较有底了。正常的话大概需要半个月左右,当时我们给自己下了死命令,4天以内必须要全部完成。

——方磊

商讨施工方案

2月3号夜里12点,突击队队员马子程,进入武汉。此时的武汉,安静、凝重。马子程发现,街上偶然驶过的车辆,几乎和他们都是朝着一个方向。雷神山!

距离建设现场越来越近,车上的人都没说话,呼吸,变得急促。马子程知道,他们将参与并见证一场震惊世界的工程建设。但当抵达现场的那个瞬间,他忽然明白,此生再不会有这样一个施工现场,能如此撼动他们的心灵。这里的黑夜亮如白昼,无数个身影穿梭其中。各类机械发出的鸣响,没有一刻停歇,有力且强烈,仿佛这座城市的心跳律动。

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声

火热的轰鸣声,抑制住了紧张和兴奋。2月4号凌晨,突击队立即开始工作。

带升降机的小车挂的大的探照灯,把现场全部照亮,现场区域好多人在干活,大概上万人在干活,场面真的非常震撼人心,担心肯定还是有的,但是转念一想,为了救人,也顾不了这么多了,我们就提前口罩什么的都戴好,做好防护措施,尽快发挥自己力量,最快速度地要把医院保质保量地建起来。

——马子程

刚刚踏入武汉时的那丝恐惧转瞬即逝,取而代之的只有心中憋着的那股干劲。4天完工,队长方磊已经立下了军令状。可是,越是心急越是吃不了热豆腐,施工建设容不得半点马虎,路上早已琢磨了无数遍的设计图纸,还需要不断地打磨细节。

研讨技术难题

像我们在别的工地建板房,它时间也是很短,结构简单,比如说一个礼拜就把一个项目部建起来了,通风装个分体空调就完事了。但是雷神山它通风比较特殊,它要避免因为空气流通造成的交叉感染,所以工艺更加复杂。

——马子程

经过细之又细、慎之又慎的反复打磨,通风系统的安全性在设计上得到解决。接下来的,就是抢工建设。马子程负责施工材料和设备,在这块没有硝烟的战场,他就是那个给弟兄们运送弹药的人。一个点一个点地梳理工序,一个工序一个工序地盘点材料和设备,一份材料一个设备地不断供应。马子程的微信运动,记录了他的努力,每天走出的这四万步,也宣泄着他的压力。

这步工序不完成,后面的工序就没办法开展,一大堆人眼巴巴在等着你。找工具找材料难找,这个真的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我经常做梦,梦见在那边找东西。哎呀,反正就急死人。

——马子程

急,就把时间挤出来。队员们采取两班倒的方式,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三餐就蹲在工地上吃泡面。有时为了抢工期,他们甚至忘记了吃饭。汗水和雨水浸湿衣服,浑身异味更是常态。刚开始还没找到住宿的地方,他们就在办公室搭板床,或者趴在桌子上休息,有的人就睡在车里。

难,太难了。难,是所有人面临的共同问题。

现场敲定细节

前期主要是一个开孔比较麻烦,它这个洞比较大是160毫米,跟一个盘子差不多大一个洞。这种大的开孔器非常难找,找不到这种专用的,只能用那种普通的来代替。有的时候不转了,或者是磨坏了,坏了一共有一二十个。反正是始终是出现各种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 

——马子程

来不及感受问题顺利解决后的喜悦,新的难题接踵而至。而每当此刻,迎难而上,是所有人唯一的信念和选择。雷神山医院负压病房是收治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重要医疗设施,对病房的负压值标准有着严格要求。就在安装工程进入尾声时,马子程发现不妙。

有的房间就是你怎么关门,它压差计几乎不动,特别着急,各种你想不到的地方它会漏气,有的门缝啊、小孔啊甚至是锁眼,当时我们就一点点找,能找的地方全部找一遍。20多个房间我们花了两天时间,最后全部验收合格。

——马子程

四天后,2月8号,预定的项目计划,如期交付。当天晚上,马子程来到武汉后,第一次没有做找材料的梦。他的头顶,星空闪烁。

马子程在雷神山施工现场

雷神山上的“中国速度”,让一个个不可能的任务,在世界瞩目中,依次完成。2月8号,元宵节,雷神山医院正式建成使用。患者开始入住,但“中建八局安徽分公司雷神山突击队”却没有走。突击的任务虽然已经结束,但阵地,仍需坚守。他们留了下来,因为新建的雷神山,还有很多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还有新的“不可能”,需要通过他们,变为“可能”。

在得知继续留守的消息后,队员杨露给母亲发了这样一条语音微信“妈,有新的任务,我迟点回来。一切都好,没事,别担心”。在这条语音里,救护车的笛声,此起彼伏。

救护车声音

耳边的笛声越来越近,一辆辆载着患者的救护车驶入雷神山。24小时不分昼夜,连着几个通宵加班加点,相比克服身体上的疲惫,在这个时候,最难的还是来自心理上的波动。2月8号这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被统一称谓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虽然之前身在武汉,但还从未有过这么近距离地感受这个病毒带给人类的伤害。杨露说,这时他才知道,自己真的害怕了。

我们施工的区域和病房是一个区域,2月8号,陆续有病人就诊了,医院到处都是救护车,一会推一个人进去,心里肯定害怕,做项目抢工很正常,但是像这么危险的环境,还没有过!

——杨露

当然不止杨露一个人害怕。但没人抱怨,也没人说要走。使命在肩这四个字,在队员们,有了更为通俗的说法:怎么着,也不能做逃兵!于是,他们互相鼓励,既然已经选择了逆行,此时的坚守,只不过是再向前多走几步而已。其实,大家也都明白,这多走的几步,将更加艰难。

活不干完怎么走啊,你不能干一半,把活扔了。现在我们跑了,你就是逃兵了。干这个活就想着早点交出来,当时在武汉好多人都住不上院,把这个活干出来交给人家,早一天,说不定能多救两条人命啊,比啥都强。

——杨露

活不干完怎么走啊,你不能干一半,把活扔了。现在我们跑了,你就是逃兵了。干这个活就想着早点交出来,当时在武汉好多人都住不上院,把这个活干出来交给人家,早一天,说不定能多救两条人命啊,比啥都强。

边使用,边完善,增加的工程量比原先既定得任务还多,整个公共区域的大型管道、通风、水电的进一步完善,都交给我们了。当时,不管压力,不管累,就是想尽各种办法去做,不能停,这是救命的医院。

——杨露

2月13号凌晨1点,“雷神山突击队”的新任务全部完成。十天来,他们克服了现场材料稀缺、天气多变、工序穿插多、后勤保障难等种种困难,最终完成全部设备的调试,圆满完成雷神山援建的全部任务。杨露说,大家都很激动,有人想欢呼,又怕吵着医院里的医护人员和患者。也有人,看着眼前病房里星星点点的灯火,哭了……

交房的那一刻,我们特别激动,高兴地……高兴地不行!也有人流泪了,那种情绪很复杂,不在现场,你很难想象。

——杨露

杨露在雷神山施工现场

2月13号晚上,“中建八局安徽分公司雷神山突击队”平安回到安徽合肥。

2月28号上午9点,合肥市高新区。“中建八局安徽分公司雷神山突击队”队长方磊和他的队员们结束隔离,拎着行李,走出宾馆。每个人想着的都是,赶快回家,和亲人团聚。这一天,中建八局安徽分公司雷神山突击队”正式解散;这一天,远在武汉的雷神山医院,又有22名患者康复出院。每个人,离家的距离,都越来越近。

方磊说,隔离的时候,他常常在想,在雷神山的这些日子,对于自己,究竟意味着什么。尽管离开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但他的心里仍然难以平静。他的手机里有一张照片,他每天总忍不住拿出来看看。照片上的他,正在雷神山建设现场,背后是一条醒目的标语。上面写着:“若有战,召即来,来能战,战能胜!”

希望不会再有下次,但如果有,我还会去。有人说我们是勇士,是英雄,我觉得我们也不是。但这的确是一段不平凡的回忆,是我们人生永远不会磨灭的东西。我们35个队员之间,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亲如兄弟,情同手足,我们给湖北人民,也带去了我们安徽人民的情意,武汉的雷神山,见证了我们来自全国的建设者,带来的全国人民的情意。

——方磊

为了扛起这一座“雷神山”,灯光彻夜不熄,建设者整晚不眠。包括“中建八局安徽分公司雷神山突击队”35名队员和其他上万名全国建设者,用自己的臂膀,让这座山,拔地而起。(主创:李蠡 王丽丽 黄樱  周原 俞慧)